从“愁城难解”到“城人之美”:基于武汉市流动摊贩的全民自治模式探究

来源:原创 作者: 发表日期:2018-04-03 阅读次数:

项目简介:

本研究以“管贩关系”为中心,重点探究各角色主体的行为困境,归纳了城市治理模式从政府直管到全民自治演化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及由此导致的复杂性行为特征,总结出“管贩关系”在各时期流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多重矛盾。尝试探索出政府协同下全民自治的未来新模式,并将当代信息技术融入新模式建构路径中,力图在学理的演进上进行拓展,并为城市治理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和思路借鉴。

 

项目负责人:

唐林,男,汉族,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现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笛箫协会组织部长、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权益部长、公共管理学院 2014年级宣传部长、校媒i华大新媒体部部委等职务;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获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奖”,曾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

 

项目成员:

黄诗凡,女,汉族,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现保送至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宣传部副部、学术科研部长,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党支部宣传委员等职务;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获得“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博雅金桂奖学金。

张欣,女,满族,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权益部长,华中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二十届队员,校园媒体“华大桂声”新闻摄影记者,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少数民族奖学金,i华大优秀员工等。

孙静竹,女,汉族,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5 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华中师范大学发明创新奖学金一等奖,荣获“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三好学生”、“校科研创新积极分子”“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曾任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队长,公共管理学院宣传部副部长。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大学期间参与科研立项两项,其中一项作为负责人完成B类科研立项,同年该项目获华中师范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结项三等奖。

吴金龙,男,汉族,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现已签约中国外运长航湖北有限责任公司。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体育部长、华中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文艺表演部副部长、华中师范大学武术协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晨雨剧社外联部长等职务,并获得校学生工作积极分子称号。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树人奖学金、校学习积极分子等荣誉,并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国创计划等学术科研活动。

沈琪瑶,女,汉族,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曾任公共管理学院生活部副部长、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青协部长;专业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并多次获得奖学金。2017年作为项目成员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特等奖、校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并获得二等奖、校级创青春决赛银奖。

 

指导老师:

戴胜利,男,教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基本建设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孟菲斯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案例集一部。曾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陈刚华,男,华中师范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国高丽大学行政学博士。兼任《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评论》编辑。主要研究兴趣:行政学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政治社会学及国际政治。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一部《转 型中国的政策与制度理路》

 

项目缘起:

近年来,城管人员的“下跪执法”、“眼神执法”、“鲜花执法”陆续在全国各地上演。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城管与摊贩应该如何重构和谐关系,城市治理又该探索什么样的新模式,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关于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研究。

 

理论基础:

1.秩序理论

秩序理论是重要理论基础。摊贩经营作为自发秩序,城管执法作为建构秩序。建构秩序破坏自发秩序的平衡,导致秩序冲突。但建构秩序也会不断演化完善,从而形成新的平衡。

2.治理理论

治理本身是不断发展的,治理的前期是政府主导,治理的后期是全民参与;流动摊贩治理的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再由多元化走向全民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治理进程:

 

困境解析:

 

全民自治:

 

建构路径:

 

 

 

 

 

 

 

导师点津:

 

取得成绩:

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