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收获同行智慧,体验开放空间会议技术,12月12日上午,主题为“社区协商治理理论框架”的第一期公共管理学术沙龙在公共管理学院419教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周凤华副教授主持、张奎力副教授主讲,徐增阳副院长和戴胜利副院长莅临会议,费军、冷向明、王超群、孙永勇等教师及我院部分硕博研究生参与了本次会议。
![](/__local/F/BF/00/FF919B6A1DCE737277E8E3DD1E1_0ACFBFDF_ADF71.jpg)
会议伊始,徐增阳副院长致辞。他首先对周凤华老师、张奎力老师的创意和大家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及在座师生的积极参与表示由衷感谢。此外,从分管工作来说,学院未来也会大力支持老师同学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为师生和学院的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__local/D/35/E3/22526A5DF17E78AADAA7F021503_5ECA59F6_E2C77.jpg)
接着,张奎力副教授分享了他对于“社区协商治理理论框架”问题的前期研究成果。他从什么是社区协商治理、自治与共治的关系、协商治理的特点、为什么说协商治理是当下中国社区治理的现实选择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张老师以 “一体两翼”来概括社区协商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即社区协商治理的主体和公共政策、社会资本这两个外部因素。张奎力副教授还表示,目前他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提供宝贵建议。
![](/__local/F/36/23/BE55ED3F8ECE1213ACD85D5657B_80306AA9_17902.jpg)
周凤华副教授随后对开放空间会议的新形式作出介绍。开放空间会议物理上来说是形式开放的,更重要的是参与者参会过程中都保持心态开放。周教授向大家说明了开放空间会议的五项原则,希望能营造出自由开放的讨论氛围,开放空间技术讨论随即开始。本次活动全体参与者围圈而坐,首先, 想出议题的成员一一将话题写到记录板上,再站在圆圈中央说出自己想讨论的话题。接着,每位成员自由选择小组加入,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过程中各组分别选出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和汇报人,再围绕主题依次轮流发言,收集各方观点,寻找共识。四十分钟后,讨论结束,各小组汇报人依次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三分钟的汇报。
![](/__local/0/68/28/060C11160DDA2F222E1C5259AF1_FA056D0F_E7E8B.jpg)
最后,大家踊跃地对本次会议形式提出反馈意见。如会议前期,应提供相关资料让参会者加深对主题的了解认识,以提高会议的讨论质量等。戴胜利副院长对本次会议的形式创新给予了盛赞。至此,此次学术沙龙取得圆满成功。
![](/__local/5/FA/F8/D0FE4D3C17B0CF8E71A44558710_FF9F0D9F_87D05.jpg)
(编辑:熊梦莹 拍摄:云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