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励-公共管理学院-肖建华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16-12-30 阅读次数:

一、个人简介

肖建华,男,汉族,19952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大学期间先后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博雅丹桂奖学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公关策划大赛国家三等奖;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计划赛铜奖奖;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湖北省银奖;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湖北省慈善总会“优秀志愿者”;湖南省花垣县三下乡“优秀志愿者”;华中师范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二、个人照片

 

三、个人事迹

 

我的大学与“三博”文化

 

 

一、专业学习:寻博学之路

近三年,我系统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课程,专业成绩优异,获得博雅奖学金。我对社会保障充满兴趣与热情,选修了《社会保障学概论》、《社会保障学前沿》、《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同时,我爱读经典著作,如《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的逻辑》、《乌合之众》、《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等。

于我而言,大三是最艰辛而难忘的,也是本科阶段冲刺的最关键时刻,毫无疑问,打上“忙碌、心酸、收获”的标签。

刚进入大三,相当的忐忑和不安,时而想保研,时而想考研,方向定不下来,都不知从何处着手和发力,纠结而又迷茫。最后没办法,决定两手抓,因为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就需要为两个方向做大量的工作。一方面要把专业课学扎实,把学分绩提起来,另一方面要做大量的科研立项、挑战杯、策划大赛、数学竞赛等,同时还要准备考研的一些科目,计划在大三结束前完成经济学、社会学的学习。所以,起早贪黑,夜以继日的泡图书馆自习室成为了大三的标配,晚上再也没有几个小时的“卧谈会”了,偶尔看部电影,都觉得很颓废而备受良心谴责。

忙碌的生活,是很充实,但是并不快乐,说痛过有点过了,心酸则恰到好处。早上醒来,叫醒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一份又一份沉甸甸的任务。心里虽然知道努力做好这些事会有好结果,可看到室友们无所事事优哉游哉的闲适,也会感到怀疑和迷茫,要是保研考研都失败,自己能否承受得住,这一切的价值又何在。不顺和失败的时候,也无人述说,那段失败的感情经历,更是增添了几个月的阴霾。当然,我还是坚信,我可以成功,即使晚上有怀疑、有退缩,但我也知道,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现在看到我的简历,满满的欣慰和自豪,这些都是大三的收获。申请到了A类课题,拿到了国家奖,多个校级金奖、省级金奖银奖。经过这一年的拼搏,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有了很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心智也逐步成熟起来,抗挫能力大大增强,也坚信:有选择性的、有方法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二、科学研究:做博雅之人

大学三年,我在科学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主要成果如下:

(一)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b类项目(2014.092015.09),项目名称:《广场舞冲突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机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二)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5.102016.09),项目名称:《罕见病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筹资策略与解决机制研究》;

(三)参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的实地调研(2014.12-2015.02),,项目名称:《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农村老人居家养老困境及社区互助模式》;

(四)研究成果:待发表论文

1.肖建华、王超群:罕见病防治和保障的支持体系:台湾的经验与启示;

2.肖建华、王超群:中国罕见病和罕用药研究综述;

3.肖建华: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罕见病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

4.肖建华:个体化社会的社会治理---以广场舞冲突为例;

5.肖建华:广场舞冲突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武汉市3个社区的实地调研。

另外,我也制定了研究生阶段详细的学习计划。近年来,罕见病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罕见病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人希望在研究生阶段学习中,专攻罕见病防治和保障问题。具体打算如下:(1)系统梳理目前国内外罕见病相关研究,目前国内文献梳理已经完成;(2)开展中国社会公众对罕见病认知状况调查,定量分析社会公众对罕见病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3)借鉴国际研究,开展罕见病病人组织调查,目前正在联系相关组织;(4)访谈部分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定性分析其面临的诸多压力及其应对措施等。

我数学功底扎实,高中被视为数学特长生培养,大学期间多次参加数学竞赛,能熟练使用SPSS分析数据。这有利于我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提升定量分析水平。另外,我学会了系统的文献查找和整理方法,能够快速阅读和整理文献。

三、生活实践:献博爱之心

我的主要社会实践经历如下:(1)湖北省慈善总会逸华教育基金项目部负责人。负责校内外一百余名大学生近30余万奖助学金的审核发放工作,被湖北省慈善总会授予荣誉称号;(2)缘梦支教队总负责人。已在湖南湘西边城开展2次暑期支教活动,受到当地县、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赞许;(3)创立湖北省慈善总会缘梦基金;在湖北省慈善总会领导的支持下,创立了“缘梦基金”,已帮助各类弱势群体20余人次。(4)“蓝丝带”社区老人就医咨询服务公社社长。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团委、洪山区团委的支持下,创立该公社,与多个社区达成结对协议,联合湖北省肿瘤医院在内的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活动。

秉承“三博”精神,追寻“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信念,将来我将继续努力,积极进取,争取更大的进步,回报社会,实习自己的人生价值。

invi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