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佳绩!

发表日期: 2023-11-06 作者: 阅读次数:

10月27日至31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我院学子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其中,《从“同心圆”到“双圈层”——短视频传播对乡村社交格局的影响机制探究》荣获主体赛道全国一等奖,《百社千法:100位“小巷总理”丹心共克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荣获红色专项赛道国赛二等奖,《“巧”解百家愁——鄂州市党建+巧巧工作室“巧”补基层社会治理短板调研》荣获红色专项赛道国赛三等奖。

【获奖作品介绍】

项目名称:从“同心圆”到“双圈层”——短视频传播对乡村社交格局的影响机制探究

指导老师:谢胜华、冷向明、廖伟

团队负责人:杜怡凡

团队成员:刘一涵、翟雳杰、王晨、陈玉萍、黄巧红、龚雅琳

作品介绍:中国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呈现出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作为一种外来介质,嵌入自我闭环、自我连结的乡村社会中,超越层层递减的传统社交,解构并重构着乡村的差序格局,具有“破格”的属性。基于此,研究团队对相关政策文本、问卷数据及多样化案例进行分析,意在探究短视频新媒介影响乡村社交圈层的作用机制,提出短视频新媒介促进乡村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最终助力构建具有公序良俗的新型乡村社交关系格局。

研究团队在借鉴场域理论和信息茧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6695个农村样本的分析发现,短视频新媒介通过算法选择给村民筑造了日益“窄化、激化、散化”的社会互动茧房,以“筑茧”形式解构着传统乡村社交关系。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短视频新媒介对乡村居民的亲缘层社交关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邻里社交关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陌生人社交关系则没有显著影响。由此,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圈层社交”的概念,认为短视频新媒介对亲缘圈层与公共社群圈层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以“结茧”形式塑造新的乡村社交关系。进一步,研究团队通过扎根理论分析研究,对短视频新媒介影响乡村社交格局的机制进行“剥茧”分析,发现短视频新媒介以“媒介联结——算法规训——社交异动”机制形塑了乡村“双圈层社交”。

在短视频新媒介所塑造的乡村“双圈层社交”格局下,乡村社会可能存在政治公共空间萎缩化、社会公共话语分散化、社交核心圈层离散化、现实社会互动脱嵌化、公共社交群层淡漠化等风险。为此,研究团队从技术助推、政策规制、产业孵化、公民参与、文化引导五个层面提出如何更好地发挥短视频新媒介的积极作用,重构新型乡村社交关系的“破茧”策略。本研究对于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以及破解乡村公共社交圈层萎缩困境,繁荣新时代乡村文明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团队合影

 

学院组织赛前打磨动员会

 

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现场指导项目并与团队成员合影

项目名称:百社千法:100位“小巷总理”丹心共克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指导老师:陈刚华、李伟

团队负责人:周润荻

团队成员:张孙吉典、王芳、吕文博、余佳仪、曹丽华、聂宇轩

作品介绍: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中的基础。作为基层治理的支点、社区组织的主心骨、社区发展的红色头雁,社区党委书记重任在肩,凭借其多样化的社会资本在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基于城市社区党委书记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尚未建立,基层红色精神内涵仍有待发掘。为绘就社区红色精神图鉴,探索书记个人与基层治理的内在联系,团队实地走访武汉市10余个社区,以半结构采访、参与式观察的形式汇集这一群体的事迹经历,结合理论形成社区党委书记角色分析和党建引领领社区治理经验总结,旨在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理解中国之治增添新时代注脚。

项目实践以“小巷总理”先进事迹的挖掘和研究为核心,以社会化互动推动社区与高校“双向赋能”和时代化表达打造传统与现代“双线媒体”为两翼,依托全国性调研平台“百社十年观察”,开展城市基层治理优化路径大调查中,探索传承红色基因的线下公益课堂与扩大宣传影响力的线上云平台的形成路径。

项目名称:“巧”解百家愁——鄂州市党建+巧巧工作室“巧”补基层社会治理短板调研

指导老师:李名峰、张子规

团队负责人:葛煜琦

团队成员:张晓铃、易桂羽、陈舒逸、马妍、王荟棣

作品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但也出现了创新难以持续、难以推广的问题。始创于鄂州市茅圻村的“余巧工作室”,短短几年间成功升级为“巧巧工作室”“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在鄂州市得到推广,有效破解了创新持续和推广难的困境,为创新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扩散推广路径提供了研究样本。

为深入发掘“巧巧工作室”的成功经验,探究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我院学生组建了“行至实践队东沟分队”,以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及其周边地区为实践、调研点,以“‘巧’解百家愁——鄂州市党建+巧巧工作室‘巧’补基层社会治理短板调研”为实践主题,借鉴创新迭代理论,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深度访谈等方法搜集了大量资料,深入学习党建引领下的东沟镇“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基层治理模式,剖析成功原因,以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据悉,本届“挑战杯”竞赛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吸引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我院学子在本届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步,学院将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继续把科创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育人,不断挖掘和培育学科竞赛项目,更广泛地引导和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在“挑战”上勤探索,在“创新”上下苦功,着力提升公管学子的学科素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学科智慧和青春力量。

(审读:揭辉、肖微、张子规)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382号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