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在线讯 通讯员 郭淑云)2019年4月11日,首期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学术论坛暨青年党员学术沙龙在公共管理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该论坛由行政管理专业“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创办,旨在凝练学术方向、打造学术品牌,与此同时,也是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性方式。
校社科处副处长刘中兴、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揭辉、院长卢新海、副院长徐增阳、副书记曾艳,相关专业的老师、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计30余人参加了论坛。
刘中兴在致辞中表示,论坛是“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启动以来,以该项目命名的第一个正式活动。“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的设立,一是为了解决我校学术与学科之间脱节的问题;二是提供一个抓手,可以让青年老师聚在一起,增强青年教师的向心力。三是通过学术团队的建设带动优良学风的建设,贵在质量,带动整个学院青年学术活动的开展,吸收青年教师、博士、硕士、其他校外人员参与到团队中来开展合作。经过两轮筛选,学校从40个团队中遴选出25个团队。该项目不同于以往的项目,以科研项目和成果作为指标,而重点在于学术团队的贡献、学术平台的打造、科教协同育人方面的尝试、学术活动的举办等。这是学校的初衷,也是学校的期望。
卢新海表示,以今天的学术论坛为起点,我们学院今后的科研力度要不断加强、开拓、进取,并且把青年创新团队也作为我们学院、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推动全院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
揭辉指出,一方面,论坛有助于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提升。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层出不穷,亟需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作支撑。但是,面对重大研究课题,学术研究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能够组成有机的、团结的高水平的研究团队,集体攻关,则是必需和重要的。另一方面,论坛这种形式,是博士、硕士以及本科生课外培养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所以无论从教师的个人发展、学生的培养、成果的产出等各个角度来说,这种论坛的方式是非常值得支持的。同时青年党员学术沙龙,对于广大的青年教师、学生党员来说,都能起到一个引领、带头、示范作用的,希望活动越办越好,把学院的各个方面都推向一个新的高地。
本次论坛采用论文工作坊形式,团队核心成员谢胜华副教授主讲了论文《类S型曲线的融合过程: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身份认同的演变路径》。谢胜华副教授2018年获芬兰图尔库大学社会科学博士学位,2018年7月工作于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要从事城市治理、城镇化与健康、人口流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领域研究工作。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相关论文发表于Housing Studies, Cities, Health & Place等学术期刊。论文指出,由于局限于对流动人口的分析,现有的研究无法展示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的演变过程。论文构建了四个不同的人口子群体:农民、农民工、新生城市人口及原生城市人口。运用CGSS 2013调查数据,通过群体间横向对比分析发现,农民、农民工、新城市人口及原生城市人口的城市身份认同从低到高呈现类S型曲线。论文主评人费军教授、定明捷副教授对论文做了精彩点评。参加论文的教师以及研究生、本科生亦提出了高水平的问题以及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