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13日,首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本次会议聚焦“理解中国公共政策”这一前沿学术话题,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自国内知名院校、学术团体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卢新海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丁煌教授、《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解亚红主编先后致辞。

卢新海教授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召开本次会议,为国内的公共管理学术界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李鸿飞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公共政策过程是连接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核心机制,公共政策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发挥中国学派的自觉,需要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他希望通过召开本次工作坊,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广交学术朋友,为推进中国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丁煌教授在线上致辞中强调了公共政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他回顾了过去几十年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认为中国公共政策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他勉励学术新锐立足于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提升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解亚红主编在线上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非常契合时代的主题,意义深刻。她指出理解中国公共政策,需要深入掌握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过程;需要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需要具备全球视野,运用多元研究方法。
主旨报告环节由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立荣教授,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增阳教授先后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长聘副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岳经纶教授六位主讲嘉宾紧扣会议主题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我校党委书记赵凌云以国家中长期规划为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提出认识国家中长期规划是理解中国公共政策的思维起点。他提出中国治理现代化“体系-能力-规划”三维结构,指出体系是宽,能力是高,规划是长,这是中国特色的治理框架。
陈振明教授立足于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新态势,深入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新进展,为我国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徐勇教授从“调与适”的角度对中国公共政策进行了深入阐释。他强调中国经验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调适性治理是中国经验的核心。青年学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树立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国学派自觉。

李文钊教授详细论述了中国政策过程的新解释框架,从嵌套舞台和过程分立两个维度解释我国公共政策的适应性。

孟天广长聘副教授立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对中国数字政府理论的构建和评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岳经纶教授从部门间关系、中央地方关系、国家社会关系、全球中国关系,提出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四个维度。


在分论坛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圳大学、湖北省委党校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提交的会议论文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首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此次工作坊得到了《中国行政管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9个学术期刊以及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大力支持,各地近5000人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参与了此次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