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灵泉、刘畅)
2023年7月15日至16日,首届全球华人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开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日本、瑞典、中国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00余位华人学者,围绕“城市治理与政策:全球视野下的回顾与前瞻”议题,展开了异彩纷呈的专题研讨。我院特聘教授冉冰、研究生刘泉灵、刘畅受邀参加。
本次会议共设三场圆桌论坛和二十个平行分论坛,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城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服务与城市韧性”“大数据技术与基层治理”等多个议题展开多维度讨论,从全球视野回顾城市发展、城市治理与政策演进,前瞻未来城市治理与政策的新理论、新实践,共同交流探讨如何打造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的城市。
7月15日我院特聘教授冉冰在“公共服务与城市韧性”分论坛,发表了题为《Localizing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in Megacities: Government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Empowerment》的主题报告,深刻揭示了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的困境,基于实证研究提出横向、纵向赋权的应对策略,拓宽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强化城市治理韧性的现实路径。
我院研究生刘泉灵在“合作生产的理论与实践”分论坛,呈现了题为《“合作生产”:理论演进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研究生刘畅则在“住房保障与社区治理”分论坛,呈现了题为《住房产权与社区治理参与:产权单元的分析视角》的主题报告,并接受专家评议,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
7月16日,在以“城市韧性”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我院特聘教授冉冰引用控制论(Cybernetics)的概念,指出韧性城市的四个特征:一是network-linked,官僚体系内部要有联结,要破除管理边界和地理边界;二是hybrid,混合型的体系要比单一体系更稳健,对于外部环境干扰具有更强的抵抗力;三是redundancy,机制、功能之间互为缓冲,某个成分出了问题以后,其余成分能快速补充进来,但设计时也要注重效率;四是online和offlines结合,同时要谨防技术冲击造成整个体系的崩溃。这一见解对提升城市治理韧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此次会议紧扣时代脉搏,话题广泛、内容丰富、交流活跃,充分展现了全球华人学者对大变革时代城市治理的深入研究和前瞻思考,为学者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审读人:张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