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华:抬头,注视满天繁星

发表日期: 2017-12-01 作者: 蒋佳成 阅读次数:

201301班班主任,现201703班班主任陈刚华老师。因为其在韩国高丽大学留学的经历,201301班的25个同学都称他为“刚华欧巴”。而这位同学们心中的男神,却的的确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细心体贴的欧巴。

亲切温暖的班主任 

陈老师关心班级里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陈老师自己制作了一个班级手册,每个同学一页,附上了同学的照片、籍贯、学号等等信息,细致而周全。

陈老师对于班级的管理,同学们称其为“无为而治。”“无为”,指得是有边界、有距离,老师同学之间平等相处,自尊的同时也尊重他人。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去关心学生,才能做到不过分干涉,向朋友一样和同学们相处。

2013级现已就读南开大学的张弛同学谈到与陈刚华老师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时说,“当时在班群,老师发了一条消息:办公室磨咖啡,谁想要过来一起喝喝咖啡?于是我就直接过去了。”那个下午,他与老师便以咖啡会友,在办公室聊了一个下午。

陈老师时常跟同学聚一聚,在食堂一起吃吃饭、聊聊天。2013级同学去年考研时期,陈老师也经常去到自习室看望正在积极备战的同学们,问问进展情况、为他们解答疑问,顺道带去咖啡、水果等。考研成功的段屹东、赵思姁同学谈到:“每次老师过来,我们心里都倍感温暖,老师耐心回答我们问题。”“学校选择之类的问题,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同学出现困难,老师也是义不容辞地帮助。一次课后,赵思姁同学因为感冒而险些晕倒,刚上完课的陈老师,便一路背着她去到校医院。从八号楼一步一步的阶梯到校医院,陈老师不忘询问背上赵思姁同学的状况。赵思姁同学回忆起那一幕,也是感动万千:“老师就像父亲一样,像山一样。”可能除了她,其他的同学都曾温暖于老师每一个细小之处,从点点滴滴中感受过老师的关怀。

陈老师戏称,自己除了读书之外,最大的兴趣爱好即是和同学们在一起。他坦言,自己非常享受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时光。2013级同学已经毕业,陈老师说,他十分珍惜这段时光,称赞2013级同学们的优秀,也为这个优秀的集体骄傲、自豪。同时,他也期待与更多的管院学子在一起,共度美好的青春时光。 

爱读书、爱思考、爱创新的课程老师 

陈老师喜欢看书。

办公室的书架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段屹东同学还记得老师分享《故事照亮未来》这本书给他的情景:“大二去找老师,通过这本书,老师把我个人看待问题的视角拉到了一个广阔的位置,我们就因此聊了很久。”

陈老师自己也谈到:“我还是喜欢读书。因为从不同的书籍中能得到不同的知识。个人看书也比较庞杂,从不同的学科吸取养分。”陈老师也谈到阅读的选择问题:他认为,强调广泛之余,应该有所偏重,有聚焦、钻研的部分,这样才能精通,才能培养竞争力。

正是广泛阅读的习惯,使得陈老师思维活跃、发散,老师也把其带到了课堂之中。上课时,他经常会根据最近的一些新闻动态,产生许多想法和点子,引经据典的同时,角度又各有侧重,使得一个问题变得立体、生动。今年学院学生团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赛的项目就是陈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散而来的。

与此同时,老师认真备课,争取每一堂课都能传达出满意的内容。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取天津国税局的2013级李猜同学谈到:“有一次我看到老师的书上,是一些细致的笔记,密密麻麻,有思维结构,也有一些着重。”正是这仔细的备课,配合阅读经验的展开,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受益良多。

陈老师的课堂形式也是十分多样。老师经常在班级的QQ群里活跃氛围,分享一些值得阅读的文章; 陈老师还开展了一次大学生发展规划分享会,将同学们召集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也分享了自己留学的经验和故事,以这样的方式,传达一些观点。

陈老师说,这些都是依据一些韩国上学的经验,自己想尝试的。陈老师希望同学能够踊跃与他在课堂上沟通。课上,老师也是积极、随和地与同学们建立联系:时而开个小玩笑,时而坐到同学中间争鸣论点,时而带一些小吃与同学们分享。

在同学们眼里,老师的内心比他们都要细腻。“老师尊重多元的价值观念,与大家沟通没有距离。”李猜同学回忆起那些时光,说到:“老师带来过披萨,或者韩国的巧克力给同学们分享,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温馨。”正是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中,陈老师的课堂成为了公共管理学院备受欢迎的课堂之一。

极致的科研导师 

陈刚华老师,另一个重要的身份,便是科研项目的导师。

就在刚过去的暑假,陈老师带领公共管理学院“行至”实践队,到永安洲镇实地调研,进行了社会实践。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围绕“支教”“调研”“专业实习”三条路子一套人员的形式,深入了解了乡镇建设。陈老师在听取了当地人员的讲解后,更是提出了自己的实践构想,同时针对同学们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走上学术的道路,陈老师坦言,其是一种偶然。老师谈到:“自己当初的想法,就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印在纸张之上,传播出去。这个或许就是我坚持的理由。”

陈老师对于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十分热情。他深入融入团队,会全身心地“扑进”项目。曾经在星巴克咖啡厅,老师与科研项目组的同学绕成一圈,把书包中的相关书籍分发给同学,与同学交流其中的研究工具和方法。“老师对于项目改进建议的闪光点非常多,能够在我们具体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们提出方向性的建议。”

刚过去的1118日,作为指导老师之一的陈老师,指导唐林团队的《从“愁城难解”到“城人之美”——基于武汉市流动摊贩的全民自治模式探究》项目在挑战杯国赛中,摘得特等奖,从全国314所高校的755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历史的突破。

备战的日子,队员们也是收获良多。即使通宵达旦地修改材料,陈刚华老师也是陪在同学们身边,时刻为同学们解答疑惑。

陈老师随时随地把项目置于最重要的位置。有时他在半夜,因为忽然想起了一个观点,翻身而起。查阅相关资料后,在深夜把想法发到群里。孙静竹同学为此感叹:“每次我们第二天早晨,发现陈老师凌晨四五点发的资料,我们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同学们都苦于没有灵感,没有方向,陈老师一旦发现了可以突破的点,就会把知网文献或者微信文章,第一时间分享到群里。唐林谈到:“他还从家里搬来了很多参考书籍给我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思想引导。真的很感谢老师。”

更加令人感动的是,陈老师审阅同学论文的时候,不但回复及时,更是一句一句地提出细节上的问题,指导同学。同学一个短短几百字的个人简介,陈老师会把要求细致到一个字、一个标点、一个空格。在大量的时间陪伴中,陈老师应该出版的书稿却被耽搁了。

谈及这次指导学生团队获奖,陈老师自豪的说,很兴奋,备战的这些时间,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启迪他们思维,和他们碰撞争鸣,带领他们走进管理学科的精彩世界,很开心,这就是为师的最大乐趣!

改用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句话形容陈刚华老师再合适不过了:“在这个满地都是名利的年代,他却抬头注视着满天繁星。”正是对学生的那份热爱,赋予了陈刚华老师十足的动力与满溢的激情,使他成为一枚旋转不停的闪光陀螺,围绕着学生,陪伴着学生更好成长。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382号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