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在线讯(通讯员:白杨 李善若)为助力2025级本科生深化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认知,11月5日下午,我院土地国情观察平台师生联合党支部携手土地资源管理系,组织2025级本科生代表等约90人,赴武汉市青山区开展专业见习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肖微、副院长张祚和土地资源管理系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学院合作单位青山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为本次活动提供支持。在青山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师生一行实地走访了青山古镇城市更新单元、红房子特色历史社区,沉浸式体验了一堂生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知启蒙课。
古镇新生:在保护与发展中延续土地文脉
“这片区域更新单元总用地面积达3.5平方公里,如何在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平衡保护与进步,将青山的工业自然历史的三大文化进行转型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山古镇开发单位工作人员站在规划图前,向师生们细致解读项目总体规划。
青山正街历史印记和工业痕迹分明,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原则,保留清代石板路、红砖墙、工业桁架等历史痕迹,将锈蚀高炉、巨型管道改造为艺术装置,实现了工业遗产的艺术化再生。同时,以“工业记忆+人文焕新”为核心,通过“正街历史馆”展示老照片、生产工具等实物,将历史厚重与工业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定位为“演艺+艺术+商业”融合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中,“红”生活艺术周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打造出工业文化游、亲水生态游等特色场景,生动诠释了城市土地利用与文化资源、时代潮流的深度融合,引发同学们对土地资源活化的热烈探讨与深度思考。

红房子:工业用地焕发人居新活力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走进红房子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该街区坐落于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以北至临江大道区域,核心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包含五、六、八、九等多个街坊。街区始建于1950年代武钢建设时期,曾是新中国首批钢铁工业建设者的居住社区,采用红砖结构与院落布局结合的设计,从高空俯瞰整体呈"囍"字造型,成为极具辨识度的建筑符号。
秉持 “修旧如旧” 的改造原则,该街区被规划为工业文化创意旅游区,并在 2024 年青山江滩半程马拉松赛事中,成为集中展示青山文化底蕴的核心地标。目前,华侨城集团正推进片区保护更新工作。红瓦红墙的苏式建筑群中,钢铁工业的辉煌记忆与几代建设者的奋斗故事相互交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保护与当代生活需求的创新融合实践。

此次见习是2025级本科生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地探访城市更新项目、工业遗产及历史社区,同学们不仅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了具象化认知,更初步构建起了公共管理学科服务城市治理与发展的思维框架,为同学们练就过硬专业本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审读人:周凤华 韩璟)